工作动态
详解丹东发展“六大战略”
发布时间:2017/1/5 15:12:00 来源: 阅读:()
来源:丹东新闻网
要把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作为牵动力,强化区域、江域和海域意识,既“沿江而上,向北开放”,又“沿江而下、向海开放”,积极构建“以港兴市、以港促产、以产带城、以城促港”的“港产城联动”良性循环格局。立足延伸物流链,深化与东北东部地区合作,重点对接吉林向南发展战略,准确把握相关地区的出海需求,加速港口与腹地的纵向整合,努力提升丹东港东北东部出海新通道功能。
同时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大东沟中心渔港冷链物流中心、老东北牧业现代有机农业产业集群、进口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综合保税区四大临港产业板块。加速港产城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形成对港口发展的有力支撑,促进港口做大做强。
【2】[ 底线要求 ]聚焦“生态立市”战略
要坚决贯彻落实好省“青山、碧水、蓝天、沃土和农村环保”五大工程,加强对矿山、森林等生态保护和修复;狠抓水污染防治,切实抓好水源保护管理,重点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全地区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要达到84.7%;狠抓土壤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有效运营,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要正确处理经济加快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
【3】[ 不竭动力 ]聚焦“创新驱动”战略
一要打造工业新优势,重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打造纺织服装、满族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衔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全力打造智能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制定出台“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和扶持意见,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小巨人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为巨人企业,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
二要壮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加速发展旅游业,大力推动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推动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要促进农业现代化,重点引导工厂化农业、立体农业,强化环保农业、绿色农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采用生物育种方法,选育玉米、水稻、蔬菜新品种;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推进小浆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农业科研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丹东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充分发挥好中科院育成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设一批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器;以域内三所高校为依托,建立集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好仪器仪表、功能纺织品研发与检测、知识产权利用等公共服务平台。
【4】[ 活力之源 ]聚焦“开放兴边”战略
要加快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争取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早日获批。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辽宁自贸试验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港口、物流、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深度参与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纳入省环渤海重点项目清单的中朝鸭绿江公路大桥丹东口岸物流园、中国供销辽东农特产品电商物流园、国门湾互市贸易区3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丹东综合保税区申报创建工作,打造区域性对外开放新平台。组织引导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要抓住国家、省各项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的契机,策划包装一批特色鲜明、经济效益好、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得到国家、省更多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全年要重点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90个,计划投资总额115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65个,计划投资总额310亿元。引进外资到位资金3.5亿美元,内资到位资金190亿元。
【5】[ 内在需要 ]聚焦“全域旅游”战略
要以规划为龙头,努力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凤城、宽甸全域旅游试验区创建工作,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融合发展为动力,积极推进“旅游+”,培育打造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以旅游景区为重点,全面优化产品结构,让丹东的山水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朝鲜特色旅游、养生养老健康旅游形成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不断强化功能配套,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要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抓手,建立丹东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跨境赴朝旅游服务中心,实施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持续开展营销宣传,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持续打造鸭绿江国际旅游品牌,最终形成一个“全区域、全行业、全季节、全产业链”的旅游发展模式。
【6】[ 重要保证 ]聚焦“优化提升”战略
一要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优化。在城市规划上,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宜居宜业等多种因素,推进“多规合一”,增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在城市建设上,要重点围绕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加快海绵城市、管廊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上,要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构建丹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相融合,形成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构建智慧城市体系。
二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从战略层面科学谋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着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提高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要推进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在新区管理体制上,要充分发挥新区对合作区和高新区的统领作用,有序剥离合作区、高新区社会管理职能,下放市级国土、规划等管理权,让合作区、高新区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四大市属企业集团组建和运营,提高国有资本运行和配置效率。扎实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激发转企单位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要提升县域和城区经济发展水平。各县(市)要立足于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东港要围绕港口做文章,凤城要围绕工业强市找出路,宽甸要围绕生态旅游谋发展。各城区要着力解决核心功能不优、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产业层级不高、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要围绕周边乡镇,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都市农业,打造特色小镇。
五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决消除各种隐性障碍和“潜规则”,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通过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策和法制环境,努力打造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